施力仁 現(xiàn)代畫廊創(chuàng)辦人,是第一位將新寫實大師阿曼的作品引進國內的畫廊經營者,也是法國三大雕塑家在亞洲地區(qū)的惟一代理商。2001年施力仁帶著阿曼的作品,首度參加上海藝術博覽會?,F(xiàn)任鑄造藝術館館長。
商報:建立鑄造藝術館的初衷是什么?
施力仁:鑄造藝術館的前身是臺灣現(xiàn)代畫廊,已經有30年的歷史了。北京是中國文化之都,鑄造藝術館落戶北京,是想更多地關注中國當代藝術,而不局限在于單一的畫廊概念,趨向美術館的格局,雖然私營美術館在經營上會遇到很多困難,但是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包容更多的藝術形態(tài)?! ∩虉螅耗绾握业剿綘I美術館與商業(yè)的結合點?
施力仁:很多人都有建立美術館的想法,但是在藝術生態(tài)中,美術館都是自負盈虧的,包括中國美術館與私人美術館在內,目前都存在經營的問題。在美術館的運營中,與商業(yè)之間的平衡點要拿捏到位,既然我們將“鑄造”定義為藝術館,就希望舉辦的展覽比較學術。同時,鑄造藝術館的盈利方式會通過現(xiàn)代畫廊實現(xiàn),例如在舉辦展覽后,如果有收藏參展作品的需求,我們會通過現(xiàn)代畫廊進行。同時,我希望鑄造藝術館的氛圍更趨向于“藝術館”,而不是“美術館”,鑄造藝術館的展覽不限于美術層面,包容性更大。
商報:您為何不在北京開設現(xiàn)代畫廊,而是以藝術館的形式入駐進來,這樣的做法風險是否很大?
施力仁:我也經常問自己這個問題,這可能與性格有關。我舉辦的展覽或者參加藝術博覽會,都是大規(guī)模的,我是一個既理想化又追求完美的人。2006年至今,在鑄造藝術館的建立方面,我投入大量的精力、物力,曾經有很多人想投資鑄造藝術館,我不愿意這樣做,藝術館不是商業(yè)形態(tài),我希望它成為一個純粹的學術交流場地。
商報:您選擇參展藝術作品的標準是什么?
施力仁:我想從參展藝術作品中找出經典作品,很多人說當代藝術沒有經典作品,我不這樣認為,在當代藝術中也要找出經典作品。當代藝術是當下時代創(chuàng)作出的作品給出的廣泛概念,我要尋找的是那些可以被永遠保留下來,以及能夠進入中國美術史的經典作品。同時,我認為,所謂“當代藝術”只是一個名稱而已,作品風格才是最重要的。前一段時間,都炒作社會題材,其實文化題材才是中國當代藝術最需要的,中國公眾表現(xiàn)的文化內涵是什么,藝術家用怎樣的創(chuàng)作來表現(xiàn)文化內涵是最重要的,目前很多人都在講“當代”,但是如何將中國文化底蘊、藝術家思想以及時代背景相融合,這才是真正的挑戰(zhàn)。
商報:您認為中國當代藝術家是否還是接觸西方當代藝術作品比較少?
施力仁:接觸的已經很多了,但是目前中國當代藝術創(chuàng)作的很多都是“表象”的東西,盲目地追隨西方藝術,簡單地進行圖像轉換,真正形成自己風格的作品不是很多。中國當代藝術家有很深的學術背景和文化底蘊,他們應該運用中國藝術的表現(xiàn)手法來體現(xiàn)中國當代藝術概念。
商報:很多藝術家在作品中加入中國傳統(tǒng)元素,您認為這是中國當代藝術的一種發(fā)展趨勢嗎?
施力仁:目前,中國已經非常國際化了,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頻繁,美國、歐洲的表現(xiàn)主義以及紐約畫派,其中很多都是從中國文化中汲取藝術元素,同時中國也從西方藝術中借用很多藝術元素。我認為,借用西方的藝術元素,將它“消化”并融入到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創(chuàng)作中,這是最高的境界。借用、挪用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“消化”成藝術家自身的東西。
商報:似乎很多知名藝術家都是其作品在國外創(chuàng)造高價格后,才在國內成名的,這是中國當代藝術家的成名之路嗎?
施力仁:其實,中國當代藝術家是很幸福的,北京有很多藝術園區(qū)、藝術館以及藝術家工作室,他們有很多發(fā)表作品的機會,全世界的媒體都在關注中國當代藝術,國內、國外都有中國當代藝術家的機會。但是,目前藝術市場的炒作很多,對于中國當代藝術來說,“務實”的成分太少,“炒作”的成分太多。面對藝術市場的“炒作”,藝術家應該冷靜地思考自己能夠拿出怎樣的作品呈現(xiàn)給世界,這是藝術家需要深思的。
商報:對于一些藝術家將一種藝術作品形式,不斷地套用在其他作品中的現(xiàn)象,您如何看待?
施力仁:我認為套用是可以的,因為有市場的需要,但是有深度的作品還是需要藝術家用心去創(chuàng)作的,套用也要有很好的創(chuàng)意進行支撐。